A (Address) 记录 是用来指定主机名(或域名)对应的IP地址记录。用户可以将该域名下的网站服务器指向到自己的web server上。同时也可以设置您域名的二级域名。 别名记录(CNAME) 也被称为规范名字。这种记录允许您将多个名字映射到同一台计算机。 通常用于同时提供WWW和MAIL服务的计算机。例如,有一台计算机名为“host.mydomain.com”(A记录)。 它同时提供WWW和MAIL服务,为了便于用户访问服务。可以为该计算机设置两个别名(CNAME):WWW和MAIL。 这两个别名的全称就是“www.mydomain.com”和“mail.mydomain.com”。实际上他们都指向“host.mydomain.com”。 同样的方法可以用于当您拥有多个域名需要指向同一服务器IP,此时您就可以将一个域名做A记录指向服务器IP然后将其他的域名做别名到之前做A记录的域名上,那么当您的服务器IP地址变更时您就可以不必麻烦的一个一个域名更改指向了 只需要更改做A记录的那个域名其他做别名的那些域名的指向也将自动更改到新的IP地址上了。MX(Mail Exchanger)记录 是邮件交换记录,它指向一个邮件服务器,用于电子邮件系统发邮件时根据 收信人的地址后缀来定位邮件服务器。例如,当Internet上的某用户要发一封信给 user@mydomain.com 时,该用户的邮件系统通过DNS查找mydomain.com这个域名的MX记录,如果MX记录存在, 用户计算机就将邮件发送到MX记录所指定的邮件服务器上。 检查MX记录是否存在的方法 如果所要查的某域名的MX记录不存在,则出现与以下类似的提示: 简单技巧:同时也可使用 nslookup -qt=mx zzy.cn 这样的命令来查询zzy.cn的MX记录。 NS(Name Server)记录 是域名服务器记录,用来指定该域名由哪个DNS服务器来进行解析。
域名服务是一个Internet和TCP/IP的服务,用于映射网络地址号码。即寻找Internet域名并将它转化为IP地址的系统。域名是有意义的,容易记忆的Internet 地址。域名和IP地址是分布式存放的。DNS请求首先到达地理上比较近的DNS服务器,如果寻找不到此域名,主机会将请求向远方的DNS服务器发送。 虚拟主机(Virtual Host/ Virtual Server)虚拟主机技术是互联网服务器采用的节省服务器硬体成本的技术,虚拟主机技术主要应用于HTTP服务,将一台服务器的某项或者全部服务内容逻辑划分为多个服务单位,对外表现为多个服务器,从而充分利用服务器硬体资源。如果划分是系统级别的,则称为虚拟服务器。 所谓“泛域名解析”是指:利用通配符 * (星号)来做次级域名以实现所有的次级域名均指向同一IP地址。 例如您的域名是abc.cn:做一个*.abc.cn的次级域名A记录指向222.222.222.222,那么生效后当访问者无论是输入“123.abc.cn”还是“123.123.abc.cn”甚至可以是“!@#.$%$.6543.ww.a.abc.cn”这样的 任意字符 均可以指向到222.222.222.222这个IP地址。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文件传输协议的简称。 FTP的作用 正如其名所示:FTP的主要作用,就是让用户连接上一个远程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上运行着FTP服务器程序)察看远程计算机有哪些文件,然后把文件从远程计算机上拷到本地计算机,或把本地计算机的文件送到远程计算机去。 FTP工作原理 拿下传文件为例,当你启动FTP从远程计算机拷贝文件时,你事实上启动了两个程序:一个本地机上的FTP客户程序:它向FTP服务器提出拷贝文件的请求。另一个是启动在远程计算机的上的FTP服务器程序,它响应你的请求把你指定的文件传送到你的计算机中。FTP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方式,用户端要在自己的本地计算机上安装FTP客户程序。FTP客户程序有字符界面和图形界面两种。字符界面的FTP的命令复杂、繁多。图形界面的FTP客户程序,操作上要简洁方便的多。 简单地说,支持FTP协议的服务器就是FTP服务器。 下面介绍一下什么是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 一般来说,用户联网的首要目的就是实现信息共享,文件传输是信息共享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之一。Internet上早期实现传输文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知道 Internet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计算机环境,有PC,有工作站,有MAC,有大型机,据统计连接在Internet上的计算机已有上千万台,而这些计算机可能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有运行Unix的服务器,也有运行Dos、Windows的PC机和运行MacOS的苹果机等等,而各种操作系统之间的文件交流问题,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文件传输协议,这就是所谓的FTP。基于不同的操作系统有不同的FTP应用程序,而所有这些应用程序都遵守同一种协议,这样用户就可以把自己的文件传送给别人,或者从其它的用户环境中获得文件。 与大多数Internet服务一样,FTP也是一个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用户通过一个支持FTP协议的客户机程序,连接到在远程主机上的FTP服务器程序。用户通过客户机程序向服务器程序发出命令,服务器程序执行用户所发出的命令,并将执行的结果返回到客户机。比如说,用户发出一条命令,要求服务器向用户传送某一个文件的一份拷贝,服务器会响应这条命令,将指定文件送至用户的机器上。客户机程序代表用户接收到这个文件,将其存放在用户目录中。 在FTP的使用当中,用户经常遇到两个概念:"下载"(Download)和"上载"(Upload)。"下载"文件就是从远程主机拷贝文件至自己的计算机上;"上载"文件就是将文件从自己的计算机中拷贝至远程主机上。用Internet语言来说,用户可通过客户机程序向(从)远程主机上载(下载)文件。 使用FTP时必须首先登录,在远程主机上获得相应的权限以后,方可上载或下载文件。也就是说,要想同哪一台计算机传送文件,就必须具有哪一台计算机的适当授权。换言之,除非有用户ID和口令,否则便无法传送文件。这种情况违背了Internet的开放性,Internet上的FTP主机何止千万,不可能要求每个用户在每一台主机上都拥有帐号。匿名FTP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产生的。 匿名FTP是这样一种机制,用户可通过它连接到远程主机上,并从其下载文件,而无需成为其注册用户。系统管理员建立了一个特殊的用户ID,名为anonymous, Internet上的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使用该用户ID。 通过FTP程序连接匿名FTP主机的方式同连接普通FTP主机的方式差不多,只是在要求提供用户标识ID时必须输入anonymous,该用户ID的口令可以是任意的字符串。习惯上,用自己的E-mail地址作为口令,使系统维护程序能够记录下来谁在存取这些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匿名FTP不适用于所有Internet主机,它只适用于那些提供了这项服务的主机。 当远程主机提供匿名FTP服务时,会指定某些目录向公众开放,允许匿名存取。系统中的其余目录则处于隐匿状态。作为一种安全措施,大多数匿名FTP主机都允许用户从其下载文件,而不允许用户向其上载文件,也就是说,用户可将匿名FTP主机上的所有文件全部拷贝到自己的机器上,但不能将自己机器上的任何一个文件拷贝至匿名FTP主机上。即使有些匿名FTP主机确实允许用户上载文件,用户也只能将文件上载至某一指定上载目录中。随后,系统管理员会去检查这些文件,他会将这些文件移至另一个公共下载目录中,供其他用户下载,利用这种方式,远程主机的用户得到了保护,避免了有人上载有问题的文件,如带病毒的文件。 作为一个Internet用户,可通过FTP在任何两台Internet主机之间拷贝文件。但是,实际上大多数人只有一个Internet帐户,FTP主要用于下载公共文件,例如共享软件、各公司技术支持文件等。 Internet上有成千上万台匿名FTP主机,这些主机上存放着数不清的文件,供用户免费拷贝。实际上,几乎所有类型的信息,所有类型的计算机程序都可以在Internet上找到。这是Internet吸引我们的重要原因之一。 匿名FTP使用户有机会存取到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库,这个信息库是日积月累起来的,并且还在不断增长,永不关闭,涉及到几乎所有主题。而且,这一切是免费的。 匿名FTP是Internet网上发布软件的常用方法。Internet之所以能延续到今天,是因为人们使用通过标准协议提供标准服务的程序。像这样的程序,有许多就是通过匿名FTP发布的,任何人都可以存取它们。 Internet中的有数目巨大的匿名FTP主机以及更多的文件,那么到底怎样才能知道某一特定文件位于哪个匿名FTP主机上的那个目录中呢?这正是Archie服务器所要完成的工作。Archie将自动在FTP主机中进行搜索,构造一个包含全部文件目录信息的数据库,使你可以直接找到所需文件的位置信息。 公网、内网是两种Internet的接入方式。 @符号在英文中曾含有两种意思,即“在”或“单价”。它的前一种意思是因其发音类
似于英文at,于是常被作为“在”的代名词来使用。如“明天早晨在学校等”的英文便条就 成了“wait you @ schoolmorning”。除了at外,它又有each的含义,所以“@”也常常用
来表示商品的单价符号。 子域名是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父域名来说的。域名有很多级,中间用点分开。例如:www.onetop.net 便是 onetop.net 的子域,而 onetop.net 是 net 的子域。 “二级域名”目前有很多用户认为“二级域名”是自己所注册域名的下一级域名,实际上这里所谓的“二级域名”并非真正的“二级”,而应该称为“次级”(相对次级) 固定IP地址是长期分配给一台计算机或网络设备使用的IP地址。一般来说,采用专线上网的计算机才拥有固定的Internet IP地址。 动态IP地址是通过Modem、ISDN、ADSL、有线宽频、小区宽频等方式上网的计算机,每次上网所分配到的IP地址都不相同,这就是动态IP地址。因为IP地址资源很宝贵,大部分用户都是通过动态IP地址上网的。 地址转向(也可称“URL转发”)即将一个域名指向到另外一个已存在的站点,英文称为“ URL FORWARDING ”。域名指向可能这个站点原有的域名或网址是比较复杂难记的。 (例如:www.abc.com 可以转发到http://www.123.com/123/abc/abc.html,也可以转发到http://www.123.com/ ) 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运输层通信协议,通常由IETF的RFC 793说明。在简化的计算机网络OSI模型中,它完成运输层所指定的功能。 什么是TCP/IP?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即传输控制协议/网间协议,是一个工业标准的协议集,它是为广域网(WANs)设计的。它是由ARPANET网的研究机构发展起来的。
IPv4,是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的第四版,也是第一个被广泛使用,构成现今互联网技术的基石的协议。1981年Jon Postel 在RFC791中定义了IP。 现行的IPv4自1981年RFC 791标准发布以来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事实证明,IPv4具有相当强盛的生命力,易于实现且互操作性良好,经受住了从早期小规模互联网络扩展到如今全球范围Internet应用的考验。所有这一切都应归功于IPv4最初的优良设计。 但是,还是有一些发展是设计之初未曾预料到的: 近年来Internet呈指数级的飞速发展,导致IPv4地址空间几近耗竭。IP地址变得越来越珍稀,迫使许多企业不得不使用NAT将多个内部地址映射成一个公共IP地址。地址转换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共IP地址匮乏的压力,但它不支持某些网络层安全协议以及难免在地址映射中出现种种错误,这又造成了一些新的问题。而且,靠NAT并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IP地址匮乏问题,随着连网设备的急剧增加,IPv4公共地址总有一天会完全耗尽。 Internet主干网路由器维护大型路由表能力的增强。目前的IPv4路由基本结构是平面路由机制和层次路由机制的混合,Internet核心主干网路由器可维护85000条以上的路由表项。 地址配置趋向于要求更简单化。目前绝大多数 IPv4地址配置需要手工操作或使用DHCP(动态宿主机配置协议)地址配置协议完成。随着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和相关设备使用IP地址,必然要求提高地址配置的自动化程度,使之更简单化,且其他配置设置能不依赖于DHCP协议的管理。 IP层安全需求的增长。在Internet这样的公共媒体上进行专用数据通信一般都要求加密服务,以此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泄露或遭窃取。虽然目前有IPSec协议可以提供对IPv4数据包的安全保护,但由于该协议只是个可选标准,企业使用各自私有安全解决方案的情况还是相当普遍。 更好的实时QoS支持的需求。IPv4的QoS标准,在实时传输支持上依赖于IPv4的服务类型字段(TOS)和使用UDP或TCP端口进行身份认证。但IPv4的TOS字段功能有限,而同时可能造成实时传输超时的因素又太多。此外,如果IPv4数据包加密的话,就无法使用TCP/UDP端口进行身份认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开发了IPv6。这一新版本,也曾被称为下一代IP,综合了多个对IPv4进行升级的提案。在设计上,IPv6力图避免增加太多的新特性,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对现有的高层和低层协议的冲击。 什么是IPv6? 现有的互联网是在IPv4协议的基础上运行。IPv6是下一版本的互联网协议,它的提出最初是因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IPv4定义的有限地址空间将被耗尽,地址空间的不足必将影响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扩大地址空间,拟通过IPv6重新定义地址空间。IPv4采用32位地址长度,只有大约43亿个地址,估计在2005~2010年间将被分配完毕,而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按保守方法估算IPv6实际可分配的地址,整个地球每平方米面积上可分配1000多个地址。在IPv6的设计过程中除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地址短缺问题以外,还考虑了在IPv4中解决不好的其它问题。IPv6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扩大地址空间、提高网络的整体吞吐量、改善服务质量(QoS)、安全性有更好的保证、支持即插即用和移动性、更好实现多播功能。 显然,IPv6的优势能够对上述挑战直接或间接地作出贡献。其中最突出的是IPv6大大地扩大了地址空间,恢复了原来因地址受限而失去的端到端连接功能,为互联网的普及与深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当然,IPv6并非十全十美、一劳永逸,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IPv6只能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过渡需要时间和成本,但从长远看,IPv6有利于互联网的持续和长久发展。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是一个简单的面向数据报的传输层(transport layer)协议,IETF RFC 768是UDP的正式规范。 用户数据报协议是定义用来在互连网络环境中提供包交换的计算机通信的协议。此协议默认认为网路协议(IP)是其下层协议。此协议提供了向另一用户程序发送信息的最简便的协议机制。此协议是面向操作的,未提供提交和复制保护。如果应用程序要求可靠的数据传送应该使用传输控制协议(TCP)。数据报格式如下: 0 7 8 15 16 23 24 31 用户数据报格式 用户数据报头格式 域 源端口是可选域,当其有意义时,它指的是发送进程的端口,这也就假定了在没有其它信息的情况下,返回信息应该向什么地方发送。如果不使用它,则在此域中填0。目的端口在有特定的目的网络地址时有意义。长度指的是此用户数据报长度的八进制表示。(这表明最小的数据报长度是 8。)校验码有16位,是对IP头,UDP头和数据中信息包头的数位取反之和再取反得到的。 包头从概念上说是在UDP头信息之前的,它包括有源地址,目的地地址,所使用的协议和UDP长度。这些信息使信息不能被错误地接收。这个校验过程与TCP中使用的过程一致。 0 7 8 15 16 23 24 31 如果计算出的校验码为零,它将被全零发送。全零的校验值意味着发送者未产生校验码。 用户接口用户接口应该允许创建新的接收端口,在接收端口的接收操作有:应该返回一个八进制数说明源端口和源地址,允许数据报传送,指定数据, IP层接口 UDP模块必须能够决定源和目标的网络地址,而且必须能够从包头中得知所使用的协议。一个可能的接口方式是返回整个数据报,包括接收操作返回的包头。这样的接口还应该允许UDP向IP传送完整的带包头的数据报用于传送。由IP来确定一致性并计算校验码。 协议应用 此协议的最主要的用途是网际名称服务器和小文件传输协议(TFTP)。 协议号 在IP中使用它时,它的协议号是17(八进制中是21)。 超文件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互联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传输协议。所有的WWW文件都必须遵守这个标准。设计HTTP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发布和接收HTML页面的方法。 目前的应用主要除了HTML网页外还被用来传输超文本数据 例如:图片、音频文件(MP3等)、视频文件(rm、avi等)、压缩包(zip、rar等)……基本上只要是文件数据均可以利用HTTP进行传输。 Web的应用层协议HTTP是Web的核心。HTTP在Web的客户程序和服务器程序中得以实现。运行在不同端系统上的客户程序和服务器程序通过交换HTTP消息彼此交流。HTTP定义这些消息的结构以及客户和服务器如何交换这些消息。在详细解释HTTP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些web中的术语。 Web页面(web page,也称为文档)由多个对象构成。对象(object)仅仅是可由单个URL寻址的文件,例如HTML文件、JPG图像、GIF图像、JAVA小应用程序、语音片段等。大多数Web页面由单个基本HIML文件和若干个所引用的对象构成。例如,如果一个Web页面包含HTML文本和5个JPEG图像,那么它由6个对象构成,即基本H1ML文件加5个图像。基本HTML文件使用相应的URL来引用本页面的其他对象。每个URL由存放该对象的服务器主机名和该对象的路径名两部分构成。
例如:http://www.onetop.net/help/index.htm 就是URL。 Internet 域名是 Internet 网络上的一个服务器或一个网络系统的名字,在全世界,没有重复的域名。域名的形式是以若干个英文字母和数字组成,由“ . ”分隔成几部分, 如 ibm.com 就是一个域名。从社会科学的角度看,域名已成为了 Internet 文化的组成部分。 从商界看,域名已被誉为“企业的网上商标”。没有一家企业不重视自己产品的标识 -- 商标, 而域名的重要性和其价值,也已经被全世界的企业所认识。 |